浙江:如何做到民宿超过1.6万家 水准领先全国
来源:中国旅游报 整理时间:2018-07-24
“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正如当地歌谣中所唱,15年前的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穷村、落后村、污染村。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下姜村考察并为当地发展指明了方向。正是从那时起,下姜村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如今的下姜村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这句旅游宣传语就刻在了村里的显眼地方。而如今当地的歌谣也变成了“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到下姜。”
类似下姜村这样,因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而实现蜕变的村庄遍布浙江各县。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浙江全省共有民宿16233家,总床位超过15万张,直接营业收入超过53.5亿元,成为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金名片。
浙江上虞“覆卮山居”
正如浙江省旅游局局长谢济建所说,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将“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写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并成为全国旅游民宿等级评定试点,全省民宿呈现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发展态势。
浙江民宿经济发展得益于生态建设打下的环境基础、产业转移打下的空间基础、旅游发展打下的市场基础、百姓收入增加打下的经济基础,更得益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各部门的综合施策。正是这些政策措施,犹如花蕾初绽时的阵阵甘霖,让全省民宿花开成海、百花争艳、香飘四方。
开扇窗破解民宿合法化难题
“几年前,总会担心万一出个什么新政策,民宿被关停。”莫干山“小木森森”民宿业主慎章翔在回忆投身民宿行业的经历时说,虽然民宿经营状况良好,房间价格和盈利能力不断攀升,也越来越受到客人的喜爱,“但心里总是不踏实,因为民宿这种新兴业态在国内并没有被广泛认可。”
民宿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做到合法合规……类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像慎章翔一样的民宿业主,也成为资本迟迟不敢进入的重要原因。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让民宿“名正言顺”地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民宿发展的合法化进程。2016年1月,《浙江省旅游条例》正式实施,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在国内首次将民宿列入地方性法规的范畴;2016年12月,浙江省出台全国首个民宿指导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确定民宿范围和条件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民宿的概念、范围和需要符合的安全条件等。各地党委、政府也积极出台推进民宿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管理办法或行动计划。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今浙江11个地市和63个县(市、区)制定并实施民宿相关的政策文件达120个。
浙江遂昌“芷有一间·湖畔”
同时,浙江省旅游局还积极协调农办、公安、食药监、工商、住建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合力规范民宿发展。其中,省公安厅于2016年8月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民宿(农家乐)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民宿治安消防安全条件要求和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审核发放程序,从政策层面解决民宿市场准入难题。
创新立法、创新制度、创新政策,为民宿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打消了民宿业主、工商资本的疑虑,推动民宿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浙江省公安登记在册的民宿1.6233万家,其中1.1万多家民宿依法取得了特种行业许可证。
得益于政策保障,慎章翔在经营“小木森森”民宿的同时,又在桐庐莪山乡建起了“秘境山乡生活”民宿。“有了合法的地位,相关制度和鼓励政策也让开民宿变得越来越方便。”慎章翔表示,从萌发打造“秘境”的想法,到与莪山乡政府签订开发协议租下老房子,再到建成后旅游、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联合“上门审批”,整个民宿创办过程既省心又省力,让人坚信民宿发展前景光明。
画条线引领民宿高质量发展
从“河北地质大学的教授”变身为业“内闻名的民宿主”,丽水人吕科建仅仅用了1年时间。他说:“能快速上‘道’,完全得益于浙江省旅游局给定的那套标准、画出的那条线。”
吕科建所说的标准便是由浙江省旅游局承担起草的民宿行业首个国家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以及后续发布的浙江地方标准《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吕建科介绍,2017年年初,他为了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辞去了大学教授的工作,回乡开办了“如隐·小佐居”民宿。他最先聘请了一个专业团队,但是对方提供的方案与自己所想相去甚远。“直到有了这两个标准,才有了方向。后面又出台了《关于在旅游系统大力推进民宿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我们民宿业主和服务人员对照标准开展经营服务。在这样的引导和规范下,我家的民宿越做越好,游客评价越来越高。”
浙江杭州“画·乡愿”/夏磊 摄
2017年年底,浙江被确定为全国首个民宿等级评定试点省。浙江省旅游局本着“高标准、严要求、少而精”原则,在全国率先开展首批民宿等级评定工作,从全省1万多家民宿中评选出122家精品民宿。“景宁如隐·小佐居”便是首批6家白金宿之一。
“景宁如隐·小佐居”的成功,让吕建科成为当地民宿业者竞相学习的榜样,而吕建科也没忘记自己的老本行——教师。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委员会和当地乡政府的组织下,吕建科为全县200多位民宿、农家乐的业主们上了一堂关于“提升民宿品质”的课。
严冬花正是其中的一位“学生”。大到房间的整体设计,小到用哪种窗帘、用什么材质的毛巾,吕建科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她。如今,严冬花家的民宿“云曦山舍”共有13个房间,相比于原来的农家乐,房间数量少了一半,房价却翻了几番,达到580元至980元不等。“现在暑期,正是旺季,我们的房间早都订到9月份啦。”严冬花说。
搭把手助力民宿行业蓬勃发展
“对于旅游管理部门而言,抓民宿是本职,不抓便是失职。”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杨建武说,“民宿作为一个新兴业态,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发成长起来的。旅游部门要顺势而为、积极作为,做好旅游部门该做的事,不要大肆号召、鼓动、发动,而是要引导、规范、服务。民宿就像一个刚要学习走路的孩子,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在他快要跌倒时搭把手,在走偏时将其引回正路。”
近年来,浙江省旅游局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综合施策,推进民宿快速发展:搭建示范平台,发布《浙江民宿蓝皮书2017》;搭建行业平台,牵头成立民宿产业联合会;搭建营销平台,将民宿纳入宣传推广体系等。
2017年3月,浙江省旅游局全面启动民宿统计和调研工作,开发“民宿管理信息系统”,走村入户调研纠偏,完成1万余家民宿信息录入工作。民宿信息平台的搭建,为旅游管理部门摸清了家底,为引导民宿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旅游局还于2018年5月发布了《浙江民宿蓝皮书2017》,深入剖析浙江民宿行业特点、发展趋势和实践经验,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参谋,为民宿发展提供遵循,为投资创业提供借鉴。
浙江安吉“隐居山水”/新华社记者谭进 摄
2018年2月,浙江省旅游局筹建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凝聚起旅游院校、民宿、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的力量。联合会会长金斌坚说,联合会将着力于开发共享信息资源、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丰富民宿产品体系、加强内外交流合作,进一步破解民宿产业“成长的烦恼”。
2017年12月,浙江(上海)旅游交易会暨“美食、美购、美景、美宿”特卖会在上海举行,浙江省旅游局编制并发放了《此心安处是吾乡——浙江民宿导览》画册2000余册,受到上海市民游客的普遍欢迎,让“浙江民宿”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今年,浙江还将继续增加《浙江民宿导览》印刷数量,免费分发给游客。
浙江民宿花从蓓蕾初绽,到百花争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管理部门、民宿业主、投资企业来到浙江,考察学习民宿发展经验。对此,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昆欣表示,浙江民宿发展的经验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省委、省政府顶层设计引领下,各地各部门在立法、制度、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施策,更在于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希望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推动民宿建设,从而使我国民宿行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上一篇]腾讯拟投资印度最大经济型连锁酒店OYO Rooms [下一篇]短视频流量风口 酒店如何借势抖音提升曝光入住率?


